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深入推進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對加強碳足跡核算標準供給的要求,強調按照急用先行原則,優先聚焦鋼鐵、電解鋁、水泥、化肥、氫、石灰、玻璃等重點產品,以及其它減排貢獻突出、市場需求迫切、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的工業產品,制定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實施方案》的頒布實施對于工業領域加快產品碳足跡標準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加強碳足跡核算標準供給,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產品碳足跡是衡量生產企業和產品綠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標。在碳中和的全球背景下,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逐步建立起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和認證制度,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也將產品碳足跡納入可持續供應鏈管理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強調,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是統一產品碳足跡核算邊界、范圍、方法、數據收集與質量、分配、取舍原則和影響評價的基本依據。工業產品是產品碳足跡核算中最基礎、最廣泛的領域。隨著政策和市場對產品碳足跡的披露要求正迅速從自愿走向強制、從區域化走向全球化,加快出臺市場需求迫切、減排貢獻突出、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的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是做好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有利于幫助我國企業轉型,提高產品低碳競爭力和貿易競爭優勢。
二、建材行業推進碳足跡標準的工作舉措及成效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和消費國,建筑材料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及制品工業,對應國民經濟分類中的34個行業,涉及7萬余個產品,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軍工、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民生活各個領域。建筑材料工業也是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大的工業部門之一,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超過10%,其中水泥、石灰、墻體材料、建筑衛生陶瓷、建筑技術玻璃碳排放約占整個建材工業直接排放的約96.5%。為積極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標準委的指導和支持下,主動作為、提前布局、統籌推進,組織行業有序開展碳足跡標準研制,構建了統一的建材行業碳足跡標準體系。
(一)加強碳足跡標準頂層設計。以專項工作形式組織開展建材行業碳足跡標準子體系研究,針對不同種類建材產品分別制定碳足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研制計劃,對于水泥、玻璃等行業急需且工作基礎好的重點產品,同步推進團體標準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研制,并開展了《建材行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研究》工作,進一步明確建材行業碳足跡標準體系并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產品碳足跡標準銜接,提高標準的協調性、前瞻性和引領性。
(二)統一碳足跡標準編制原則。建立碳足跡標準推進工作機制,統一部署標準研制計劃并要求與GB/T 24067《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保持一致,與國際認可并應用于具體產品種類的方法、標準和指南協調一致,確保碳足跡標準之間協調一致、方法對標國際、評價邊界統一。
(三)發揮團體標準快速響應機制。按照團體標準先行先試、逐步轉化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的原則,重點圍繞“新三樣”和有進出口貿易需求的產品,生命周期內碳排放強度高的典型產品,已有綠色產品評價標準、能夠支撐綠色低碳建筑建設等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的產品,累計下達50余項碳足跡團體標準研制計劃,并在標準制修訂過程中開設綠色通道,解決市場急需。
截至目前,建材行業已實現主要建材產品碳足跡標準全覆蓋,發布了玻璃纖維、風力發電葉片、石墨、耐火材料、石膏等19項碳足跡團體標準,其中,有9項團體標準入選了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團體標準推薦清單;編制完成了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墻體材料、巖(礦)棉及其制品、預拌砂漿、人造板和木質地板、金屬復合裝飾材料等7項碳足跡行業標準;正在組織開展水泥、石灰、石材、光伏玻璃等4項碳足跡國家標準研制。同時,以碳足跡標準體系與行業數據庫建設為核心,建成投運建材行業碳標簽及環境標簽公共服務平臺并開展碳標簽驗證工作,已采信備案符合要求的碳足跡核算標準及相關技術文件18項,入駐平臺驗證機構17家,完成首批14家企業的30種產品碳足跡驗證,碳標簽應用不斷深入推進。
三、系統推進產品碳足跡標準研究,搭建碳足跡數據庫,支撐健全碳足跡管理體系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將按照《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建材行業碳足跡標準和綠色低碳發展實際,組織行業積極貫徹落實,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一是進一步完善建材行業碳足跡標準體系。加快水泥、石灰、玻璃等碳足跡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研制并加強標準制修訂全過程管理,確保標準研制質量和水平;逐步擴大行業產品碳足跡覆蓋范圍,圍繞有碳排放數據基礎或能耗限額標準的建材產品以及量大面廣的基礎原材料或終端消費品,繼續征集并下達一批碳足跡團體標準研制計劃,做好政府標準的有效補充。
二是加強政策文件與標準宣貫解讀。利用行業媒體積極開展《實施方案》宣貫工作,引導行業企業正確認識碳足跡標準重要意義。組織標準起草單位共同開展碳足跡標準宣貫解讀,幫助企業正確理解和使用標準,促進標準得到有效實施應用。
三是搭建行業碳足跡數據庫。以建筑材料碳標簽及環境標簽(EPD)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打造可信、可比、可用的建筑材料碳標簽,擴大行業碳足跡應用范圍,不斷豐富完善數據庫,增加本地化數據比例,提高數據質量,推動建材行業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
四是推動碳足跡標準國際合作。加快碳足跡標準的外文版翻譯,鼓勵企業同步申報碳足跡標準、同步推進外文版翻譯,向國際社會推廣中國碳足跡標準,分享我國碳足跡工作經驗。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標準、方法、碳足跡因子數據庫等國際互信。
(作者:周麗瑋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標準質量總監、副秘書長)